征文选登 | 我们是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还是在抗争中坚持自我?
大家好,高校人才网第三届“职场江湖,调味要足”有奖征文活动已经陆续收到不少热心关注者的投稿,我们将陆续发布一些投稿作品,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职场路上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吧…….
(目前火热收稿中~~职场/求职/考编/求学路上有感而发?那就赶紧投稿吧!投稿邮箱:web@gaoxiaojob.com)
我们是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还是在抗争中坚持自我?
文 / 纷说
作者:工科女硕士,工作4年。是个热烈而矛盾的个体,不甘于现状,但又屈服于现实,坚持只有披肝沥胆的生活才会有精彩绝伦的展现,爱看爱写爱折腾,生活体验派。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上与何种意义上实现自我的解放。
——Albert Einstein《我的世界观》
我15年硕士毕业,工作已经四年了,折腾来去,不甘往复,也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从北京回到了大西南,我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不得志的,作为工程行业的毕业生,不温不火,是个工程师,磨得一手不知道拿不拿得出手的技能。
不过,这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要说的是工作,虽然浅薄,但也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不断折腾的四年,工作已成为我生活最重要的寄托,没有家庭,故而更迫切想用工作证明自己,我赋予工作的意义太多太多。同学之间偶然谈起,我们都发现,褪去初入职场的豪情壮志,现在的我们,都在自我抗争的同时慢慢接受了现实的多样性。
所谓毕业生,都有三个选择,一是自我发展,在灵魂自由的大城市,利用大学的通识教育立足;二是考公考事业编,这是一个防止阶级滑坡或者防止学历贬值最好的方式;三是从事本专业工作。
我的专业比较特殊,属于能源矿产之列的民生工程类,虽然15年毕业的时候,市场已经凸显颓态,但是我比较幸运,校签到了一个省直事业局的二级单位,有编制又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对于一个女同志,这似乎是个挺好的选择,但是我在单位待了两年,就发现了矛盾:生产单位从事技术岗位,确实很纯粹,但是机关单位的冗余和不作为,会让你感受到整个职能部门的怨声载道,一个项目从招投标到项目备案,都由一个作业组完成,甚至连财务工作都要自己做,机关设置财务和经营部门的意义何在?又或者需要参与太多形式化的事,让我不能理解,我拿着财政工资,跟着机关学习,技术工作反而要加班做,而且生产项目耗时耗神,却用不了多少专业知识,也没什么成长价值,于是我自然就萌生了换工作的想法,正好触及到原则与底线的问题,这便让离职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这是第一次选择。
一参加工作就在野外驻扎了三个月,有一天早上起来,起来看到这个景色,空山鸟语雾中空比赛场馆
第一次选择,我懂了,一下子从象牙塔来到职场,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想的这样,哪有那么多所谓的平台和公平,哪里能容你牛犊之豪情壮志。
离职以后,为了我所坚持的,进行了第二次择业,这跟第一次选择不同,在学校的时候,畏惧失败,只有专业自信,于是只投了相关专业的单位。但是第二次择业,面对行业萎缩,我也开始茫然和犹豫,才真正接触到残酷的现实。
那段时间,做了很多尝试:一是考编,编制考试考综合实力,有很多因素不可控,我入面了3次,但是面试都没有过;二是应聘其他企业,我被迫直面痛苦,听得最多的话是“你的专业不符合我们的招聘要求”“工程不招女生”,同时更深切认识到工程行业实操和技能的重要性,真的隔行如隔山。这段低谷状态,真的是毕业以后最灰暗的日子,多少次从面试教室出来,忍着情绪去厕所,才无声流泪,碰壁次数太多,出现了严重自我否定的倾向。所以当现在单位给我抛来橄榄枝时,我并没有再纠结自己的坚持,反而什么都没有考虑就签了。我进了跨学科的工程技术国企。这是我的第二次选择。
那段时间让我又有了新认识,刚进职场,熬是必须,因为只有熬过相应的年限,才有职称证书,才有资格去考注册证,也才拥有跳槽的机会,才能实现职位和薪酬的跨越,如没有这证书,那无论去哪里,也只是重复一次又一次的基层一线工作,依然要再次熬过相应年限,因为行业和单位不相通,技术工龄是不能合并计算的。
待在新单位,中途又去西安待了1年,我坚定了自己不愿长期出差的信念,于是主动跟单位沟通,转到了行政管理岗位,其实在我以前的认知里,这是个没什么太大意义的岗位,现在也在思索,因为稳定的上班时间放弃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否值得?这是我的第三个选择。
图一是广州出差回来家,站在高铁窗边,看一路景色,觉得现在能享受的生活挺好的;
图二是去成都,很热很热,路边看到开得黄灿灿的树,感受到了生命力,突然也就有了活力;
图三是现在单位附近,有我们的母亲河,每天走走,吹吹风,大自然给我面对现实的勇气。
第三个选择,我发现,通识教育,也能让我们做好非技术类工作。通过摸索和锻炼,我也意识到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但是放弃技术,到底是不是得不偿失?
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境遇,无论满意不满意,其实都是自己一路选择导致的,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该担责。
“你如何看待公平?”,我答道:只有看到了不公平,你才看到公平,社会都是用公平的方式去弥补即在的不公平,但又会因此造成新的不公平。我说的有点绕,但是参考高考,只是大层面的公平,但是从来不是教育公平。
上班四年,我才逐渐对“公平”有了理解,在择业或工作的过程中,我总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包括薪资,职务,工作量等等,但现在心平气和的想了想,其实是读书局限了我的社会认知,因为读书的时候,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属于单项对应,你的收获与人际交往没关系,与个人家庭背景也没关系。但在社会上,对人的评判却很综合,如果使用加权平均,可能专业技能的也就20%权重罢了,并不能满足社会对职场人的需求,当我经历过多次工作挫折后,我再用这样的方式思考,发现公平也可以平衡了,毕竟人际交往那20%的权重我基本没有,技术的20%权重也没达到满分,更遑论其他我不欲承认的社会才能。
其实在于,工作上有个突出问题,我手握技能,对社交很畏惧,但转岗后,技术工作形成的耿直性格,让我的职场举步艰难,难以进步,这是否涉及公平?职场上出现很多价值观冲突,我不知为何,突然就被迫成为原有体制思想的抵抗者。最直观的事,简单的斡旋和圆滑的处理方式,我不会,也不屑去做,所以,出现了自我认知的疑惑。
想要在短期里就获得价值,是比较可笑的,因为我们对价值的理解也有偏差和错误,不是我们,是我,现在也有。
我缺钱,又羞于谈钱,但是工作这几年,因为职称低,职务低,所以也一直困扰在金钱的泥沼里面。怎么办?我也想不明白。现在一边学习专业技术,走工程师路子,但是接手项目少了,非常焦虑;一边做行政管理,但学科和岗位的变化,又让我心理底气不足,压力巨大;同时面临30岁年龄大关,感觉很累。每天都靠着仅有的一点自尊心逐步前行。
时常在想,关于自我价值的事,其实不是钱那么简单,我一直考虑工作,到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到底我们能做什么?我无时无刻不再想,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答案,但工作之余,我始终坚持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聊以慰藉。
远山淡影,碧空辽阔,每个周末都会去周围高处走走,那是我自己的时间
我一直坚持阅读,每一处共鸣都让我有了一点价值;我一直坚持写作,那些流淌的字句让我有了一点价值;我一直认真上班,高效完成工作,这让我有了一点价值;我一直敬爱父母,成为他们处理事情时的依靠让我有了一点价值;我一直感恩祖国,义务公益让我有了一点价值;我一直喜欢讲解,主动去省博传播知识让我有了一点价值。
这是我在苦闷现状里保持自我的一点倔强,这些小小价值的体现,支撑我爬出陷入瓶颈的工作状态,我阅历一般,但也逐渐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吾日三省吾身,我变了吗?答案是没有,我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活着,并开始理解自我,学会抗争,不困于前。
我有个新的理解,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只是一个工具,可善加利用,大学的通识教育,才教会我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虽然我做的不够好,工作开展难,但对于工作,我始终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初心,永远坚持所想,永远追求所要,我们知道,接受现实,斜杠发展,不是逃避,是一种自我实现,是一种自我坚持。
我不喜欢大家说我们想得多,正因为读书,才让我们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才会有所改变,关于如何在社会生存,关于如何理解工作,关于如果保持自我,这都是我们一直与之抗争的东西。
原创 / 纷说 | 编辑:高校人才网编辑部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热门资讯
4.大数据告诉你:全国Top10高校毕业生都被哪座城市抢走了
热议话题
2.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3.面对高校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我应该去读个博吗?值不值得呢?
征文选登
1.【职场经历】我的9年工作生涯
2.【初涉职场】2017,不遗憾;2018,不辜负;2019,不迷茫
3.【职场感悟】高校辅导员入职两年有感:浮沉江湖,向阳而生
4.【求职经历】双非硕士初涉职场——我的国考与高校求职经历
5.【求职选择】工科硕士工作六年有感:关于选择,我想说......